于谦墓


他是众人仰慕的天才。

七岁,得到评价:"他日救时宰相也。”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,几十年如一日。

二十三岁,他中进士,任御史。诸子百氏之书,涉猎无遗,为文有奇气,而主于理,诗词清逸流丽,人争诵之。咏诗皆挥笔立就,尤长于奏疏,毎政事旁午,章日数十上,累千万言,不假构思,挥翰如流。

二十八岁,藩王朱高熙作乱。他从容赴命,口述其罪,正词崭崭,声色震厉,骂得汉王伏地战栗,称万死。天下闻名。

紧接着,他以八部巡按体察江西,体察民情,断狱审案。声绩表著,卓然负经世之才。自此内阁三杨领略了这位年轻人的才干,上书朝启奏,晚批准。不久,他改任兵部右侍郎,兼巡抚山西、河南等地。那年的他三十二岁,百姓称颂,朝廷赏识。

内阁三杨相继去世后,太监王振专权。他每次进京依旧两袖清风,不置一物。于是王振把他降职为大理寺少卿,不曾想山西、河南吏民伏阙上书,周、晋诸王上朝启奏。王振又不得不将他官复原职。

千锤万凿出深山”,他用去十九年的时间在地方打磨。等到重新回京之时,俨然变成了大明最锐利的剑。他的名字——叫于谦。


很快,王振在历史上完成了他最后的,也是最拙劣的表演:鼓动英宗御驾亲征。这场出征不屯粮草,遇敌临阵脱逃的闹剧,最终演变成了土木堡的一场血腥屠杀,五十万明军精锐毁于一旦,朝廷名臣名将悉数战死,皇帝被俘,天下震动!

随后,也先率瓦刺全部直捣北京,皇城无人可守,朝野上下一片哀声,更有不少乱臣贼子叫嚣迁都避祸,大明江山危在旦夕。唯有他挺身而出,那一声“敢议南迁者,斩”,至今仍回响在历史的长廊中,震耳不绝。

历史上不缺主和避战之人。所谓英雄者,敢为人之所不敢为,敢当人之所不敢当。时穷节乃现,一一垂丹青。

“独不见宋南渡事乎!”于谦只用了一句话就说服了郕王。千古罪人,他担不起。

九月,郕王继皇位。于谦改任兵部尚书,总督北京军务。这是大明最高的荣誉,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担。

开元名将石亨提议坚壁清野,死守城池。于谦断然否决了他:“奈何示弱,使敌益轻我!”石亨,这里赌上的可不仅仅是大明的国运,更是华夏的尊严!

十月的一天,当也先第一次来到气度恢弘的北京城下,他看到城墙上站着一介书生。碰巧那个书生也在凝望他。

然而第二天他却看到,昨天的书生穿戴整齐,跃马出城,分遣诸将,列阵迎敌。

明军死一般的寂寥中,只留下一声军令:“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,斩其将!军不顾将先退者,后队斩前队!” 和着落叶的瑟瑟声,在冷风中不停地回荡。

也先有些畏惧,请求和议。于谦回复:“今日只知有军旅,他非所敢闻。”

跃马扬刀的于谦缓缓闭上了眼睛,就如同在他身后的北京九门正在缓缓关闭。不胜,则死。

那是赌上大明国运、华夏存亡的一战,在史书上不过只留下了寥寥几笔:“安定门,副总兵武兴破敌先锋。彰义门,副总兵高礼、毛福寿破敌,擒其兵长一人。西直门,都督孙镗退敌。德胜门,于谦令石亨设伏,击杀也先弟孛罗,平彰卯那孩。”但我却仿佛感受到了那一日空气的肃杀,和每一位将士心中的压抑和愤怒。明军将士做到了知必死,皆用命。报国杀敌,死而不弃!

五日后,也先率军撤出居庸关。一年后,瓦刺称臣朝贡,大明迎回太上皇朱祁镇。

从一盘散沙、行将崩溃到众志成城、坚如磐石。从满天阴云、兵临城下到云开雾散、破敌千里,于谦做到了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于将倾。

烈火焚烧若等闲”,大明国之将亡的烈火,也只烧出了一个昭著史册的于谦。


北京保卫战立下大功后,石亨得到了最高的封赏,被册封为侯爵,而功劳最大的于谦却只得到了少保的虚名,石亨心里不安,便自行上书保举于谦的儿子于冕为官。于谦第二次否决了他:“国家多事,臣子义不得顾私恩。且亨位大将,不闻举一幽隐,拔一行伍微贱,以裨军国,而独荐臣子,于公议得乎?臣于军功,力杜侥幸,决不敢以子滥功。”

三军用命,战死沙场。为的是江山社稷,为的是黎民百姓!而不是为了私恩,而不是为了荣华富贵,石亨你忘了吗?!

小人的记恨是不需要太多理由的。石亨从此在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,就像是被于谦一句“敢议南迁者,斩”逐出朝堂的徐有贞一样。

天顺元年正月十七,石亨,徐有贞等人迎接英宗复辟。于谦以谋逆罪下狱,处死。主审官查无实据,徐有贞回答:“虽无显迹,意有之。”三百年前,有一位权臣说了一句同样的话,杀了一个同样的人。

五天后,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,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,斩首弃市。死之日,阴霾四合,天下冤之。

紧接着便是抄家,于谦家无余财,只有一间房门上锁紧闭。打开一看,里面奉着七年前皇上赐予的蟒袍和宝剑。于谦死后,石亨党羽陈汝言继任兵部尚书。不到一年就贪污败露,查获赃款数万。真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。

可于谦究竟是什么样的人,百姓都是看在眼里的。都督同知陈逵敬佩于谦忠义,收其遗骸,第二年归葬杭州,从此于谦和三百年前被冤杀的那位名将葬在了一起。“赖有于岳双少保,人间始觉重西湖”。和岳武穆不同的是,他真真正正为大明留下了北国的半壁江山,可这半壁江山却容不下他,白白便宜了西湖的青山碧水,诉说着道不尽的千古哀思。

粉骨碎身全不怕”,多可悲。于谦最崇敬的文天祥战败,被元人所杀,死得其所。他胜了,却倒在自己身后的皇帝手中。


四个月后,徐有贞发配云南参军。

天顺四年,石亨因专权下狱,死于狱中。

天顺八年,英宗死,宪宗继位。为于谦平反,诰曰:“当国家之多难,保社稷以无虞,惟公道之独恃,为权奸所并嫉。”

天日昭昭,沉冤得雪。

其实于谦并不需要皇帝的嘉许,因为这些天子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。天子之前有很多,之后也会有很多,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。

人们不会忘记,治理地方时,他从政有方,为民请命。在各地辗转奔波平冤屈兴水利,赢得了无数百姓的拥戴。

人们不会忘记,身居高位时,他清廉正直,刚毅不折,几十年宦海沉浮不贪污不受贿,在贫寒中坚持着自己的操守。

人们不会忘记,国将不复时,他挺身而出,力挽狂澜,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,拯救了天下多少生灵的性命。

赖社稷之灵,国已有君,自分一腔抛热血。竭股肱之力,继之以死,“要留清白在人间”。

他用自己的一生,吟成了一首《石灰吟》。每字每句,都刻在了历史的石壁上,铮铮作响。

“忠心义烈,与日月争光”,历史也回报给了他最公正的评价。